敖国昆,男,副主任医师,放射科副主任,医学硕士,硕士生导师,擅长各种肿瘤、血管病变、胆道、食道和气管病变的介入诊断与治疗。
另辟蹊径求突破矢志不移谋发展——记放射科副主任敖国昆
敖国昆:放射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硕士生导师。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1 项,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2 项,发表论文30 余篇,任中国医学装备协会CT工程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常务编委,《放射学实践》特邀编委,《当代医学中国介入放射学》编委。
介入导管室,液体以每分钟60 滴的速度输入敖国昆体内,他一边指导医生操作,一边接受治疗。工作这么忙,又有那么多病人等在外面,他希望自己尽快好起来。
当被问及从事放射诊断和介入诊疗工作的感受时,敖国昆坦言,当初在第四军医大学就读时,并没有想过要搞这个专业,某种程度上,是专业选择了他。善于哲学思维的敖国昆,对这种选择有着自己的理解,那就是坦然接受、认真思考、另辟蹊径、寻求突破。
从四医大毕业后,敖国昆在兰州军区总医院工作了8 年。这8 年,是敖国昆称之为安静丰富和固本强基的8 年。业精于勤成于思,通过与专业的亲密接触,敖国昆越来越认识到,放射诊断和介入诊疗既是一门沟通基础、服务临床的专业技术,更是符合医学发展方向,紧跟学术前沿的重要学科,新的发展机遇就在眼前,重要的是你能不能看到和把握它。1994 年,敖国昆调入我院,在越来越喧哗热闹的医学界,在有所为有所不为之间,敖国昆执着地坚持着自己的选择。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2001 年,在国家留学基金会的支持下,敖国昆通过了严格的英语和德语考试,被派往德国弗莱堡大学医学院研修。作为访问学者,敖国昆非常珍惜这次出国学习的机会,德国人的敬业严谨和苛求完美的学术精神给敖国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医患双方共同努力促进和谐的态度更是给了敖国昆很多的启发和思考。
“走出国门,决不能只是去充当‘知识容器’的两脚书橱,更要解放思想,学习那些管长久的东西,学习发达国家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敖国昆如是说。在德国的365天,他每天都在思考:如何在最短时间里提高自己,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学到最有价值的东西。实践证明,敖国昆取回了真经,技术服务了病人,理念成了如何带领团队在严格管理和促进和谐的两难中破题的金钥匙。
敖国昆是一个乐观豁达的人。
生活中,他坚持处世不必邀功,与人不求感德,赢得了很多同事和病人的尊重。有位晚期肝癌患者这样告诉记者,没有敖主任给他实施介入治疗,几年前他就不在了,是儿女们坚持不放弃,带着老父亲辗转了全国很多家大医院,在所有专家都摇了头的情况下,绝望的一家人来到309,找到了敖国昆。这位病人也没想到敖国昆敢点这个头。可就是敖国昆这一点头,换回了这位父亲长达七年的生命。从敖国昆身上,我们能感受到,患者的诉求在他心里的分量有多重。
从事CT、MRI、X 放射诊断和介入诊疗工作的23年间,敖国昆完成了大大小小各种介入手术万余例次。他与国际冷冻治疗协会主席Franco 教授的合作,成功为肺癌肝转移病人进行了介入治疗;他与呼吸科专家在气管内置入支架治疗气管软化症,解除了病人的痛苦;敖国昆还积极与内分泌科、骨科、妇产科、心内科、消化科合作对多种疑难病例进行治疗,使医院的介入诊疗水平不断迈上新的台阶,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突破。
(来自院报 记者弓艳报道)